在環保產業界,水環境流域治理市場巨大,近兩年來已經成為傳統水務企業、跨界野蠻人必爭之地,而項目體量也越來越大,直至前不久塵埃落定的北京通州水環境治理項目,北控水務牽頭的聯合體拿下了其中240億元的大單,著實還是在業內驚艷了一把。
然而,在筆者看來,拿單能力是企業不斷提升項目規劃設計、管控能力的結果,真正優秀的企業總有這樣的特征——想他人之未想,引領行業發展方向。在水環境治理上,北控水務在綜合開發、全流域治理和全生命周期管控、企業間協作上呈現了一種趨勢。
現在不少政府都是將一個城市河段交由企業治理,而作為企業,北控水務更希望在兩個“全”上下功夫,即全流域治理和全生命周期管控。全流域涉及水源地、農村、城市多個區域,工程上不太可能全部從工程上系統解決。但是企業可以在水源地制定保護性規劃。治理農村面源污染可以從耕作、灌溉模式、種植結構等方面規劃和調整、從而削減一部分污染物。
全生命周期則貫穿規劃設計到運營管理結束。在治理前端,規劃設計時要有頂層設計。為此,在規劃設計階段,北控水務建立了頂層設計團隊,包括城市規劃、流域治理、水文、水質模型、項目管理和運營管理等。頂層設計要對規劃的重要參數全部設定,設定出來把參數和指標落實到設計單元之中,從而成為模塊,之后再具體交由設計院實現。
在建設過程中要有動態調整機制。因為建設中變化很多。所以頂層設計團隊會跟隨建設過程隨時動態調整參數,并且尋找彌補性工程解決問題。另外,在建設過程中,材料、設備選擇就會與傳統建設模式有很大區別。材料不再是越便宜越好,而是基于運營期內的耐久性和可靠性確定。
到運營階段,核心內容是運營的技術化。傳統的水環境治理運營多為水面保潔、綠化澆灌、剪草、打掃路面等,缺乏技術含量。實際上北控水務已經在設計過程中運用了很多水環境模型,并伴隨建設過程動態調整。調整到運營階段時,水環境模型會作為運營階段的運行模型,這樣運管就將極具技術含量。比如在管網、污水廠、河道為核心的水環境單元中,污水廠的運行標準完全可以根據受納水體的水質來調控,這樣可以極大程度降低污水廠的運行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