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境治理的巨大需求,帶動了環保裝備產業持續快速增長。截至2015年,我國從事環保裝備制造的企業約7000家,產值約5500億元,環保裝備產品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,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共性技術,裝備成套化與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程度進一步提高。
“十二五”以來,種種政策環境利好,使環保裝備產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,但實際發展過程中的諸多問題也凸顯出來。
首先,自主創新及技術集成能力較弱,技術含金量較低,部分關鍵設備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,缺乏市場競爭力,與 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;其次,行業集中度偏低,多為中小型企業,技術裝備落后,專業化水平低,難以形成規模效應;再次,環保設備成套化、系列化、標準 化、國產化水平低,常規產品相對過剩,關鍵核心裝備及高端裝備供給明顯不足;最后,環保裝備標準體系不完善、政策環境不健全、市場秩序不規范、惡性競爭突 出。
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任洪強認為,我國環保裝備產業尚處于比較低端的層次,難以對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形成有力支撐,嚴重影響了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進程。
業內專家認為,“十三五”期間,環保裝備產業的發展仍需緊緊圍繞國家環境保護的重點任務和目標,全面推進環保 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。同時,加強關鍵核心裝備的研發和攻關,全面推進環保裝備制造走向中高端化,為水氣土治理三大戰役、區域治理以及環境大建設提供強有力 的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