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際上,我國對于電子廢棄物的利用率也相對較低,有資質的企業尚屬少數,還有很多電子廢棄物游離在個體回收者手中。就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新調查中,96%以上的受訪者家中有廢棄電子產品,但是接近8成不知道該如何處理。
在已知的處理方式中,二手市場幾乎包攬了近半的電子廢棄物回收,以舊換新和個體回收各占3成左右。受訪者大多數表示,也很擔心隨意丟棄會造成環境污染,或者泄露個人信息。所以差不多70%的受訪者表示,希望政府主導設立手機回收站,統一進行處理。
這個觀點倒是與云南省人大代表楊艷不謀而合,楊艷在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就提出了類似的建議。楊艷認為,要建立電子廢棄物處理中心,盡快將“垃圾分類管理中長期規劃”落到實處。具體的辦法就是,構建起電子廢棄物收集點——電子廢棄物收集站——電子廢棄物處理中心的完整運輸處理體系。
縱觀業界主流觀點,大多數專家都表示,要清晰地認識到目前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產業鏈的脫軌環節,正視問題的癥結所在。電子垃圾收集渠道仍需拓寬,轉運機制要更加高效,處置方式進一步提升再利用率,而每一個環節的管理都是對制度和標準的考驗。
當然,我國在電子廢棄物處理問題上也并非完全沒有進展。禁止洋垃圾入境,聯合開展電子廢物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,借鑒世界通用的“延伸生產者責任制度”,一項項措施都旨在引導電子廢棄物終流向,強化監督和問責。另外,提高社會意識,鼓勵全民參與也是宣傳和教育的初衷。
總的來說,電子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已經在向好的方向邁進。隨著頂層設計查缺補漏的收尾,回收體系的不斷完善,公民意識的提高以及選擇的增多,電子廢棄物被丟棄或者“睡大覺”的現象將越來越少。而那些流入市場的廢棄電子產品,也會越來越多地得到妥善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