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的環保行業有1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,500家左右新三板企業,數千家中小企業。環保產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,這一群體相較于更高資本層級的企業而言,資本實力和品牌號召力一般較為弱勢。通常能成為這些企業的突破點,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是技術實力。
而對真正以技術競爭力生存的技術型企業而言,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將某一項技術與自身的品牌劃等號,讓行業內談到這項技術時首先想到這家企業。如行業內提到RO膜(反滲透膜)會聯想到時代沃頓、磁分離技術想到環能科技、土壤檢測設備想到蓋亞環保等。若實現“技術品牌化”,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被認同度(估值),營銷潛力和客戶認知都將有非常大的提高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這樣的“技術品牌化”必須要滿足一定的條件。首先,這項技術本身屬于細分領域且有一定門檻,沒有企業能把“工業水處理技術”和品牌劃等號。其次,企業在這項技術上必須要有一定特點和獨占性,企業在這一技術領域有一定話語權。
在我國,環保各細分行業的知識共同體已經形成。對于大部分特定技術,專業人員都存在共識,如某一技術已經過時、費用太高、有前景,但關鍵問題還未解決等。這樣的共識讓業內人士的交流有了基本一致的認知基礎,讓溝通更加順暢和高效。但這樣的集體固有認知并不是一成不變的。
若一項技術以較高的創新性打破了某些行業的“共識”和“習慣”,并且切實可行,這將引起行業極大的關注和討論,打破認知將成為這一技術最為顯著的標簽和營銷點。擁有這項技術的企業的技術品牌也就此形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