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北京實現了城六區和南部平原地區基本“無煤化”,推進了產業、能源、交通運輸結構的優化升級。
但是隨著污染來源、污染特征發生變化,污染減排空間進一步收窄,治理難度越來越大。從當前的污染源看,移動源中在京行駛的柴油車貢獻最大,建筑施工和道路揚塵并重。
雖然燃煤和工業源貢獻率已有所下降。但從短期看來,京津冀區域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、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、以公路運輸為主的交通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改變。工業源中石油化工、汽車工業和印刷等排放揮發性有機物工業行業的貢獻較為突出。
當下的污染治理呈現出本地排放中移動源獨大,工業源貢獻率下降,生活面源貢獻率進一步凸顯的局面,意味著新一輪的大氣治理將面臨點多、量大、面廣的難題。與此同時,PM2.5的來源在不同區域及時間段來源有所差異,區域傳輸貢獻也有所增加。
2018年的大氣治理任務依然艱巨。在實施工程減排的同時,更要向管理轉變,突出精治、法治、共治。
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,要緊抓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“牛鼻子”,倒逼產業轉型升級,2018年北京將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業企業500家。
緊盯PM2.5污染治理,抓準源頭精準治理,北京將著力解決重型柴油車、揚塵、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重點和難點問題。今年,北京市各區都制定了PM2.5濃度具體的下降目標,并將推進低排放區擴展到全市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