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。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以來,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升溫。
第一輪環保督察開展“回頭看”行動,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提上日程,環境治理逐漸形成了一種高壓態勢,也恰恰說明了環境治理不是“一陣風”。地方污染排放的標準在提升,企業處理污染的環保設備在完善,而PM2.5數值的下降,地表水質等級的上升無不以具體清晰的數字記錄著環境治理的成效。
在環境治理的開展過程中,污染攻堅戰一整個體系的發展壯大有目共睹?!包h政同責”“一崗雙責”的責任體系不但將治理責任嵌入到美麗中國的建設進程之中,而且更是對于提升人民環境獲得感的有力保障。可以清楚地感知到,污染攻堅戰正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根。
近日以來,統籌推進環境治理的文件接踵而至,規劃和部署著生態環境治理的藍圖,一層又一層地夯實污染防治體系。
6月16日,《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》正式出臺。大氣環境、水環境、土壤環境的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形成了更加系統的治理體系。在更為深入的治理措施之下,三大領域的治理空間也將加速釋放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,“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”。制度的剛性無疑是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的重要支撐,而真正將污染防治轉化成綠色發展的引擎和動力,市場化的手段不可或缺。
《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》的印發使得污染防治攻堅戰再上一個新臺階,也為環保治理一整個行業增添了新氣象。從政策的部署規劃可以看出,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是其核心要義。而以差別化電價政策推進節能減排,必將對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發揮積極作用。
通過完善峰谷分時制度和階梯價格政策,促進“煤改電”“煤改氣”等工程的推進,降低清潔供暖用電成本,促進清潔能源利用體系的形成;電價補貼政策政策的推出,提高了企業治理廢氣、廢水的積極性;而節能家電補貼新政階梯電價的出臺推動了消費端的綠色轉型;污水處理收費、垃圾處理收費深刻體現了“資源有價”的要義;城鎮供水、農業水價的提升也將更有效地引導人們形成節約用水的習慣。
通過價格杠桿影響生產者和消費者行為,將綠色發展的生活方式、生產方式轉變成了一種更為主動的力量,這順應了市場發展的規律,也彰顯著頂層設計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