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環保督察的出現被稱為中國環境監管模式的一次變革,從查企轉為督政,環保的主體責任落實到黨政部門,地方官員戴上了環?!熬o箍”。
長期以來,環保治理通常把責任歸咎于企業,黨政領導干部不當干預環境保護的事件時有發生。有關部門次次查,企業表面改,“一陣風”式整改成為通病。有些地方政府甚至為了當地GDP縱容或者以觀望態度對待污染企業。
在某種意義上,中央環保督察的產生就是為了斬斷“黑色GDP”的錯誤做法和思維,將督察對象定位為省區市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,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級黨委政府部門,強調“黨政同責”“一崗雙責”,地方黨委與政府一道接受監督。尤為重要的是,督察結果成為領導干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。
這一制度直接推動了環保工作的改變,從省委、省政府到市委、市政府再到村縣一級,環保成為領導干部的重要工作。河南安陽市一位分管環保的市委領導坦言,環保是當前的重要工作,經常通宵加班盯著環保數據。
通過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和“回頭看”督察,壓力層層傳導,地方政府緊盯企業整改已成為常態。
改革開放40年來,我國經濟發展成為世界矚目,但同時也埋下一些生態隱患。如何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,越來越被重視。中央給出的“答案”是: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?!?/p>
在“回頭看”督察意見中,多省市存在的保護與發展問題不斷被提及:寧夏在處理發展與保護關系時只算小賬,不算大賬,自治區經信委將生態環境保護視為工業增長的負擔;廣西林業廳擬將保護區面積平均減少46%,還支持相關地市將43處采礦區、探礦區和風電開發等項目以“開天窗”等方式調出自然保護區,一旦通過,必將造成有關自然保護區支離破碎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