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我國工業廢水處理技術超過10項。但也必須承認,許多工業廢水成分復雜,性質多變,一直是水處理中的“老大難”問題。雖然眾多單項技術均具有優勢,但解決工業企業的環保問題往往需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多項技術的有效集成。不過,正因為技術門檻高,誰掌握了核心技術,誰就可以擁有一席之地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4月,一項由“中國首創、世界領先”的技術——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,已拿到科技成果鑒定證書,正式完成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介紹,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結合生物處理工藝具有獨特優勢,在環境污染治理領域有著廣闊應用前景,將推動我國工業廢水處理領域向更高標準和更環保的方向發展。
在處理工藝層面,“中水”處理往往通過物理+物化+生物等多種技術路徑糅合情況下,去除水中水中懸浮物、顏色、氣味、溶解鹽。尤其當下膜技術已在“中水”回用系統上推廣開來,“中水”水質亦得到大幅提升。其中對于有嚴格回用標準要求的“中水”,一般在主處理單元后要增加后處理,通常需要經過過濾、活性炭吸附、膜處理、消毒等處理步驟使排水達到回用標準。
與海水淡化、跨流域調水相較,“中水”的性價比具有明顯優勢。隨著一次供水資源費和供水成本的提升,而“中水”工藝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,在水權交易等經濟杠桿的作用下,“中水”有可能在國內大部分區域經濟性優于一次供水。反復試驗數據顯示,每處理一億噸廢水轉換成新生水能減少3萬噸COD的排放、0.1萬噸氨氮的排放。而城市供水的80%轉化為污水,經收集處理后,其中70%的“中水”可以再次循環使用。這意味著通過污水回用,可以在現有供水量不變的情況下,使城市的可用水量至少增加50%以上。